甘油用顆粒活性炭脫色方案
日期:2021-05-25 瀏覽:1538
甘油行業中,傳統工藝采用粉末活性炭脫色,有諸多不便:
1. 粉末炭揚塵多,操作環境差;
2. 需要后工序板框過濾及壓濾機維保,增加勞動強度;
3. 粉炭吸附大量甘油,產品損耗高;
4. 使用后的粉炭已被定義為危險固體廢棄物,儲存期有著火隱患,處置需要花費大量成本.
我司采用先進的顆粒脫色炭系統,配合再生循環利用工藝,為客戶提供甘油連續脫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顆粒活性炭用于溶液脫色與粉炭脫色的比較:
粉炭系統
顆粒炭系統
粉炭脫色與顆粒炭脫色的比較:
粉炭 | 顆粒炭 | |
理論吸附值 | 基本一致 | 基本一致 |
投加過量 | 經常 | 很少 |
助濾 | 需要 | 幾乎沒有 |
產品損失 | 粉炭吸附量多 | 低,可以反吹脫回收利用 |
生產工藝 | 勞動強度大,現場環境差 | 勞動強度低,現場整潔衛生 |
廢炭處理 | 廢炭,危廢處置 | 再生循環利用,零排放 |
成本 | 高 | 低 |
投資 | 現有設備 | 租賃設備 |
甘油脫色一站式解決方案實例
甘油脫色系統參數:
進料溫度:80度以上
進料色度:30-200
密度:1.2kg/L
出料色度:30?or10?
顆粒炭接觸時間:6小時以上
理論耗炭量:2‰-7‰,根據粗甘油品質,不同企業情況有區別。一般與粉炭用量相近。
95甘油/995甘油?是否有280度耐溫需求,可根據實際要求提供不同的活性炭。
工藝流程及參數設計
粗甘油——脫水——蒸餾——脫色——過濾——精甘油
3000t/a 95%丙三醇項目參數設計
物料名稱 | 丙三醇 |
產量 | 3000t/a |
年生產時間 | 6000h |
單位時間產能 | 0.5t/h(約0.42m3/h) |
理論耗炭量 | 5‰-7‰ |
進料色度 | 200-300Alfa |
出料色度 | <30Alfa |
活性炭罐型號 | φ1500*3000 |
工作溫度 | 85-110℃ |
活性炭堆積密度(甘油優質專用炭) | 0.45t/m3 |
需要活性炭充裝容積 | 4.5m3*2 |
生產線需配置活性炭柱 | 2個 |
單柱裝炭量 | 2.02噸 |
裝炭總量 | 4.05噸 |
換炭周期(更換吸附柱的第一級) | 約24天 |
裝炭方式 | 建議使用吊車吊裝或者行車吊裝;也可選配吸糧機上炭 |
脫色工藝采用兩柱,一用一備。
飽和的廢活性炭由天能炭素提供危廢資質,并運輸至工廠再生待用。客戶可選擇回購或購買新炭使用.
顆粒活性炭脫色能力的評估及試驗方法
一、柱狀實驗
等溫吸附實驗后需進行中試。等溫吸附實驗用于判斷應選用何種顆粒炭;中試是在滿足處理要求的前提下,確定最優的操作條件和活性炭用量。
中試實驗完全依據工藝中脫色條件進行操作。中試設備由三個活性炭罐串聯放置進行實驗,處理工藝中分流出一定流量的溶液,監測出口溶液中特征污染物濃度,并繪制穿透曲線。中試也可判斷是否需要預處理過程,以改善顆粒炭的處理效果。
中試結果可得到以下結論:
l 達到處理效果的最佳線速度和接觸時間
l 活性炭去除雜質的有效吸附效率,即活性炭的實際計量(Kg活性炭/m3溶液)
l 計算傳質區的床層高度
l 是否需要預處理,如去除懸浮固體
穿透曲線
在確定活性炭系統的最優配置時,必須考慮穿透曲線數據。一旦一個炭柱內形成傳質層,后續相連炭柱內的傳質區形狀將不會發生變化。如果傳質區發生形變,這可能表明傳質機理不止有物理吸附。因此,每個炭柱在100%穿透時的平衡吸附值應該是一致的。
如果炭柱內的傳質區相對于炭床高度較小,則意味著單個炭罐的吸附效率很高。反之,若傳質區大于炭床高度,可通過串聯或并聯炭罐提高吸附效率。中試結果用以確定最經濟的活性炭系統配置。
操作曲線
對特定的處理目標,操作曲線能給出活性炭用量與接觸時間之間的對應關系。
可從操作曲線上獲得活性炭用量和接觸時間之間的最優組合,以獲取最低總投資,包括設備投資和操作成本。
針對特定應用的活性炭最小投加量可通過等溫吸附實驗或吸附曲線獲得。
經過實驗室論證, 采用顆粒活性炭對貴司產品進行脫色,方案是可行的。
一、 現場論證 (公司中試裝置圖片)